从暴怒到理解,俄罗斯对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战斗机的态度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歼10 苏27 从暴怒到理解,俄罗斯对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战斗机的态度变化

从暴怒到理解,俄罗斯对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战斗机的态度变化

2024-05-22 02: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虽然一般我们都会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27战机为那个时期解放军解决了迫切需要先进战机对抗“台独”势力的燃眉之急,但实际情况其实要比这更加复杂一些。

引进苏-27绝不是俄罗斯的恩赐,整个合同在执行阶段遇到了很多问题,而中国自身技术实力的提升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核心,该型战机最终能够融入解放军装备序列并成为现在中国空军的中坚力量的过程中,中国军工人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几乎是立即崩溃了,1990-1992年,负责生产出口中国的这批苏-27战机的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因为资金链断裂运转崩溃。

当时俄罗斯经济糟糕到什么程度了呢?

中国甚至需要提供食物、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并且帮助该厂发放员工薪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95年后。

因为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缺乏在国际上赚取外汇(美元)的渠道,而卢布不断贬值,甚至于发放员工薪水用美元比用卢布更实在,当时中国引进苏-27战机支付用的美元给他们解了燃眉之急,这段时期是俄罗斯军工业人才与技术外流最严重的时期。

后来美军F-35B战斗机的那套垂直起降发动机其实技术源头就来源于俄罗斯,从这个角度讲,中俄军贸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了俄罗斯保住国内军工产业链的重要支持力量,如果没有这笔钱很难想象当时还会有多少俄罗斯军工人才外流到西方国家。

而另一方面,在整个90年代苏-27也是解放军装备的唯一一种技术水平勉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战斗机,当然了它与当时最先进的四代战机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

比如说较为落后的航电系统,以及没有发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能力,这些缺憾也导致在千禧年后随着歼-10入列,解放军感到苏-27已经开始落后,而这带来了中俄军贸的一次不愉快事件。

按照90年代的合同,中国从俄罗斯引进了3个批次共38架Su-27SK与40架Su-27UBK战机(双座型苏-27,具备Su-27SK的全部作战能力但可作为教练机使用),除此之外还有90年代末引进的60架苏-30MKK。

除此之外合同还规定俄罗斯向中国提供全套飞机生产、组装技术与资料,而中国要从俄罗斯购买200架苏-27的核心零部件以许可证形式生产,国内以这种形式生产的苏-27就被称为“歼-11A”。

但当1996年俄罗斯的几架运输机将数十吨飞机设计相关资料移交给中国的时候,沈飞的工程师们傻眼了,因为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科研标准已经逐步西方化,而俄罗斯自然是苏式标准,两套标准在很多细节上很难转换。

比如说对飞机的使用寿命方面双方就有不同定义,且试验方法也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不少技术文件在我们这里根本没用。

后来沈飞改进苏-27长期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倒真不是说沈飞不行,俄罗斯方面提供的技术材料归档混乱、甚至还有不少错漏,再加上苏-27毕竟不是本国研发,让沈飞仿制改进改型战机就像让程序员去阅读他人写作的屎山代码一样非常难受。

1998年中国开始自行组装生产歼-11A,这个过程持续了6年,直到2004年当时歼-10战机入列交付解放军,军方非常清楚:虽然歼-10作为中型战机载弹量、航程不及歼-11,但作为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追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战机,歼-10的航电系统与雷达水平更胜一筹,在超视距空战中并不见得比歼-11差。

很快,歼-11A与歼-10A之间的对抗性空战训练中,歼-11A雷达落后、航电落后、电子战能力贫弱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超视距空战阶段歼-10甚至可以经常性地通过主动电子战与被动投放干扰物等手段让歼-11的雷达丢失目标,甚至好几次歼-11的飞行员已经可以目视到对手,但火控雷达在强干扰情况下仍然无法锁定跟踪目标。

在空军看来,尽管表面上歼-11A仍然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但这主要是因为苏-27这款平台很优秀,而歼-11A糟糕的雷达与航电系统使其难以适应千禧年后各种电子战手段诞生并广泛运用之后的复杂作战环境,这款服役于20世纪80年代的战机在其服役生涯的20年后不可避免地正在落后。

客观地说其实歼-11A或者说苏-27SK,在其服役的时代航电系统也不是特别落后,20世纪80年代那些战斗机中最先进的也不过就是有基本的单一电子战手段。

但千禧年之后技术环境大为不同的情况下,对这款战机的升级改进就变得非常迫切了,于是中国单方面叫停了从俄罗斯引进零部件组装生产的订单,而此时200架的许可证生产订单还差95架完成。

俄罗斯方面对于中国单方面撕毁协议的做法非常气愤,一方面是因为订单终止他们少赚钱,另一方面俄罗斯当时非常担心中国国产化版本的歼-11系列在国际市场上与俄罗斯的苏-27形成竞争,毕竟俄罗斯军工业三十年来一直高度依赖对外出口补贴家用。

历史上俄罗斯人是吃过这个亏的,冷战时期前苏联向中国出口、转移技术的两个典型代表:米格-21与T-54A主战坦克,这两款装备在中国本土化发展后就走向了国际市场抢走了不少苏联的生意。

中国出口的歼-7数量超过500架,而T-54A国产化发展后的69式主战坦克在国际市场上销量超过3000辆,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当年苏联人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吃了亏,所以90年代时候当俄罗斯得知中国已经开始对苏-27进行国产化发展的时候非常愤怒。

协议是一方面问题但更重要的还是怕中国抢市场,冷战时期教会徒弟还不至于饿死师傅,但千禧年之后就不一样了,当时俄罗斯对于中国军工业的高速发展现状是非常了解的。

所以在俄罗斯防长来华期间双方就协议的善后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协商,中方表示将继续根据需求从俄罗斯进口歼-11系列一些短期内无法国产化的核心零部件,且中国的歼-11系列绝对不会对外出口。

后来我们知道歼-11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装备的仍然是俄制AL-31F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另一个版本AL-31FN也是歼-10A的心脏。

最后双方就此事达成共识,俄罗斯继续向中国出口相关零部件,且不干涉中国对苏-27系列的改进工作,而中国绝不会在国际市场上与俄罗斯军工企业竞争出口苏-27系列战机。

但此事后来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比如说2014年中俄达成引进苏-35SK的协议,这一次俄罗斯开了一个比较高的价格,24架苏-35SK花掉了我们25亿美元,单价已经超过了美军采购的F-35A战机,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有弥补苏-27项目的原因。

但总体来说,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仍然得以延续,只不过对于中国而言中俄军贸其实并不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军队发展需求了。

90年代中国也一直在寻求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军事合作,这两个国家同样继承了许多苏联遗产,特别是乌克兰继承遗产非常全面,从弹道导弹的到战略轰炸机、战斗机、军舰一应俱全。

而且在对华军售方面,俄罗斯可能还会有所保留,但乌克兰就是毫无保留了,反正他们连核武器都不要了,夹在美俄之间的乌克兰奉行着类似于蒙古“第三邻国”的外交政策,积极与中国接洽合作。

除去因为美国干涉没有向中国出口战略轰炸机以及弹道导弹技术之外,其他领域对中国毫无保留,比如说中国搞国产舰载战斗机的技术基础就来源于从乌克兰引进的苏-33的原型机:T-10K。

和很多人以为歼-15脱胎于苏-33不同,其实辈分上讲这俩是兄弟,都是在前苏联的原型机T-10K基础上发展而来。

而对于中国想要引进T-10K系列原型机搞国产舰载机的事情,俄罗斯就是比较排斥的,他们倒不是说不愿意卖,而是希望像出口苏-27的项目那样,让中国买一批整机,再买一批零件以许可证模式生产组装一批。

但中国并不愿意以这种方式引进,因为引进苏-27的项目给沈飞的困扰很大,苏俄研发标准存在很多在当时我们看来并不专业、经验主义的地方,在引进苏-27之后其实国内就比较排斥直接仿制引进苏制武器装备以避免遇到类似的麻烦。

另一方面,苏-33的性能也让人不太满意,苏-27空重已经达到16.8吨,而苏-33的空重还要更高达到18.4吨,这导致飞行性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恶化。

更头疼的一个问题是苏-33在俄罗斯装备的数量都很少,以当时俄罗斯的经济情况他们很可能不会长期对苏-33系列维持升级更新,而中国倒是有大批量装备舰载机的需求。

如果引进苏-33不仅要花大价钱,后续升级改进的费用更是开销的大头,因此最好能够建立完全独立的研发制造体系,所以相比起从俄罗斯引进成品的苏-33、军方更愿意买原型机进行深度地再开发。

于是在中国苏-27家族发展出了一个独特的分支,中国千禧年之后研发的歼-11B其实主要侧重点并不是像俄罗斯的苏-35S那样要搞一个“超级侧卫”,而主要是立足现状解决了一些我们遇到的问题。

比如说设计研发体系框架,歼-11B是完全本土化的,歼-11B其实囊括了多个型号,因为中国对歼-11A的改进其实早在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不过改进的过程并不顺利。

因为首先作为基础的歼-11A本身在机体设计上存在一些多余的死重,结构强度限制了该机的机动性,其次是航电系统,解放军对内置部分电子战设备有需求,但基本型的歼-11A没有任何内置电子战设备,而使用电子战吊舱则需要占用机翼翼尖的两个导弹挂点。

最后一个主要问题是,歼-11A基本型的雷达重量达到一吨,而为歼-11B准备的国产雷达重量只有其四分之一,这会带来机身重心的明显变化,为了在不增加配重情况下更换雷达沈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准备。

另一方面在1996-2014年间,歼-11的一些设备比如发动机、机载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一直没有进行国产化,因此歼-11B在漫长十多年的服役生涯中其实一直都处于技术更新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俄罗斯方面当然心知肚明,基本型的苏-27S其实非常不成熟存在大量需要改进的问题。

他们自己最终定稿的苏-35S服役都要等到2014年,相比之下作为中期改款的歼-11B其实还比较成功,沈飞的改进速度也比较快在2008年就有首批歼-11B交付解放军,并且在历次演练中表现出各方面相较于歼-11A比较明显的优势。

雷达重量降低了四分之一,并且歼-11B还内置了基本的电子战设备,平板缝隙天线的雷达相比基本型,具备了实用化的多目标搜索跟踪与引导攻击的能力,搜索距离更远,对隐身目标的发现距离有所提高,并且可以使用各种新型弹药,完全解决了歼-11A使用俄制空空导弹的弱点。

在2015年前后,中国基本完成了对歼-11B的全国产化,就只剩下发动机亟待更换,机载雷达、航电系统以及机头上方那个特色的光电系统也全面国产化。

中国对俄罗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小,从俄罗斯进口配套武器弹药的项目也基本结束,现在俄罗斯对中国唯一还能拿得出手的产品其实也就剩下发动机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